Koel-reuter在18世纪中叶,已认识到花粉粒具有两层壁包围的细胞核心,外层壁为坚硬和具弹性。Mirbel证实了这一点,并指出还存在萌发孔。HugoVonMohl采取切片的方法来代替前人用撕破或离析的方法观察到了花粉壁的细微结构。他根据花粉萌发孔的几何结构发展了花粉的分类。 当JuliusFritsche1833年在圣彼得堡工作时,他依据花粉壁的形态和化学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提出花粉的自然分类法。他把外面有图案的一层称为外壁,里面光滑的一层称为内壁,并指出它们在硫酸中的不同洛性。后来,Fischer指出在外壁结构的厚度和复杂性方面取得的进展,并认为在进化比较高级的种当中花粉的突起物和萌发孔的数目都有所增加。 在19世纪最后25年中,认识花粉特性的最后障碍物被战胜了:通过世代交替确立了精细胞及其起源的存在。远在1842年,WithelmHofmeister药商甚至在动物系统中发现精子之前,就指出了在某些低等植物中存在精子;直到1874年Celakovsky的著作和后来Strasburger的著作发表之后才得到了有花植物中世代交替的论证。围绕精子的细胞特性的争论,直到1965年采用透视电镜之前都未得到解决。 |